以外长对伊朗放狠话!伊朗警告以:若“全面侵略”黎将遭受“毁灭性战争”!黎巴嫩正处于战争状态

时间:2024-06-30人气:作者:佚名

以外长对伊朗放狠话!伊朗警告以:若“全面侵略”黎将遭受“毁灭性战争”!黎巴嫩正处于战争状态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6月29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长伊斯雷尔·卡茨29日表示,伊朗发出“毁灭性战争”的信息使其应该被摧毁。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于6月25日到五角大楼进行访问 图源:路透社

据新华社报道,伊朗驻联合国外交使团28日警告,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军事侵略”,将遭受“毁灭性战争”。以色列军方当天表示,以方不寻求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但以军为此做好准备。

今年6月以来,黎以边境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以军月初空袭炸死一名真主党高级指挥官后,真主党发射数以百计火箭弹和无人机进行报复,以方随后还以更猛烈轰炸。18日,以色列军方宣布已经批准在黎巴嫩展开军事行动的计划。


6月26日,黎巴嫩舒巴村遭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阿里·哈希绍摄)

以色列外长对伊朗放狠话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6月29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长伊斯雷尔·卡茨29日表示,伊朗发出“毁灭性战争”的信息使其应该被摧毁。卡茨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说:“一个以毁灭相威胁的政权应该被摧毁。”他还说,如果真主党不停止从黎巴嫩向以色列开火并离开边境,以色列将全力对付它。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9日表示,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军事侵略”,“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将随之而来”。伊朗代表团还在社交平台X发文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选项,包括所有抵抗阵线的全面参与,目前都摆在桌面上”。

报道称,自去年10月以来,真主党一直在与以色列交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本周表示,他们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目前的局势。

报道指出,虽然卡茨是以色列安全内阁成员,但战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由内塔尼亚胡和包括加兰特在内的少数部长主导,加兰特本周访问华盛顿就加沙和黎巴嫩问题举行了会谈。

伊朗警告以色列

据新华社6月29日消息,伊朗驻联合国外交使团28日警告,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军事侵略”,将遭受“毁灭性战争”。以色列军方当天表示,以方不寻求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但以军为此做好准备。

伊朗驻联合国外交使团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如果发生上述情形,伊方将采取“所有选项”予以回击,包括“所有抵抗前线全面参与”。

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同一天视察以军布设在以黎边境的军队时表示,以方不寻求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但“我们为此做好准备”。加兰特说,以方正在采取“政治解决方案,总会有更好的选择”。如果真主党选择战争,“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如果他们选择和平,“我们也会作出相应回应”。

28日,以军与真主党继续在边境地区交火。当天早些时候,以色列东北部边境地区拉响防空警报,持续将近15分钟。以军随后表示真主党向以境内目标发射25枚炮弹、出动3架自杀式无人机,没有人员伤亡报告,受袭地区发生林火。

以军随后展开报复行动,向真主党位于黎南部济卜根、希亚姆等多地的军事据点发动打击,其中包括真主党发射地对空导弹的发射设施。根据真主党方面通报,以军当天对黎南部奈拜提耶镇发动的打击行动导致一名真主党成员身亡。

近几周来,双方交火更趋激烈,黎以边境局势骤紧。以色列军方已批准对黎巴嫩发起地面进攻的作战计划,遭真主党方面强硬回应,外界担忧双方恐爆发全面战争,加拿大、德国等多国呼吁本国公民尽可能离开黎巴嫩。


这是6月27日在以色列北部塞费德拍摄的以军为应对来袭火箭弹发射的拦截导弹。图片来源: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黎正处于战争状态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9日,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在黎南部提尔市表示,黎巴嫩正目睹的(来自以色列的)威胁是一种心理战,黎巴嫩确实正处于战争状态,有很多平民和非平民死亡,许多村庄因以色列被摧毁。米卡提表示,目前心理战正在升级,但黎巴嫩会战胜目前所处的困难阶段。

本轮巴以冲突去年10月爆发以来,真主党为声援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炮弹和无人机等,以军则还以空袭和炮击。随着以军持续推进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真主党也加大了对以袭击力度。

此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当地时间27日援引美国防部官员和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和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已进入地中海,与“奥克希尔”号两栖登陆舰及另一艘军舰会合,准备执行“军事辅助撤离及其他任务”。

报道援引一名政府官员的话报道,“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和海军陆战队还计划投射军事力量,以对地区紧张局势升级起到震慑作用。按照这些官员说法,美方担心以色列将在未来几周内对黎巴嫩发动空袭,并可能发动地面攻势。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国务院27日再次敦促美国公民慎重考虑前往黎巴嫩,并警告“安全环境仍然复杂,可能会迅速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参考消息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