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能寐的邱国正“又当又立”丨湾区望海峡

时间:2024-03-08人气:作者:未知

夜不能寐的邱国正“又当又立”丨湾区望海峡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84期

邱国正指“第一击”界定改变 引岛内舆论不安

3月7日上午,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到台立法机构外事与防务委员会接受质询,被问及台海局势,邱国正称自己很紧张,也睡不好,“我每天提心吊胆的”。邱国正说,一个处理不当,就很担心“擦枪走火”。他称自己不乐见“擦枪走火”,但会不会发生,他不知道。

而在回答国民党民代罗智强质询有关“第一击”的情况时,邱国正声称,以往认定“第一击”是指开炮、开枪,但台军方早已更改第一击界定,只要是中国大陆的航空器材或是实体航空器“逾越界线”,就视为“他们发起第一击,那台军就有权力反击”。



图为邱国正在台立法机构接受质询 图源:联合新闻网

邱国正3月8日一早到台立法机构备询,受访时重申“第一击”定义,妄称“金厦海域争议事件限制水域等状况,将纳入国际武装冲突法的交战规则(ROE)讨论,未来若有外来物逾越我方界线,警告后若不配合,会有应对方法。”

邱国正说明,改变“第一击”的要件是2022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后所做的调整。因为当时发觉有无人机在金门,台方没有打是碍于没有依据。邱国正表示,他还为此扛了责任,并修订“第一击”定义。“以前对方开枪、开炮第一击后我方才进行反制,但无人机不是枪弹,如果无人机来了,我方把无人机打掉,不是第一击,对方才是第一击,我们把这个界定清楚。”


图为佩洛西资料图,邱国正称改变“第一击”的要件是佩洛西窜台后所做的调整

邱国正相关言论引发岛内舆论震荡。中国国民党某智库副研究员揭仲指出,所谓“第一击”(first strike),最早是对冷战时期美苏两强核武运用方式的描述,是在敌方动用核武前,就对敌方核能力发动攻击,以催毁敌方的核子武器或投掷核武的设施,使其无法还击。因此,“第一击”这个名词在军事上,其实具有“先下手为强”,甚至是“在未实际遭受攻击的情况下,预先对敌军控制范围内的军事设施发动攻击”之意涵,高层官员在使用时还是应该小心谨慎。

台湾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在《联合报》撰文称,“第一击”通常是指先于对方开火,自卫响应(含反击)则是应对敌方踰越规范红线的行动,依法循规采取的因应措施。“第一击”与“自卫回应(反击)”观感与结果天差地远,两者不宜混谈。

邱国正还声称,“我现在改变第一击的定义是责任所在,也希望我的担心能让民众安心。”但事实是,他的“语出惊人”让岛内民众无法安心。《联合报》刊文称,金厦海域争端两岸协商破裂之际,邱国正在立法机构答询时释出两个讯息:其一是两岸情势严峻,甚至已濒临动武状况;其二是台军已改变“第一击”的反制要件。正值台湾地区新旧领导人交替之际,邱国正到底是“失言”或是抛开包袱“说真话”,民进党当局有必要进一步向台湾民众释疑。

文章还称邱国正作为台当局防务部门负责人,公开在台立法机构表示,两岸局势“一个处理不当,很担心擦枪走火”,“起了战端就不意外”,他每天“提心吊胆”等说法,势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担心两岸是否濒临战争。邱国正在立法机构传递两岸濒临战事的信息,示警意味浓厚,蔡当局高层却噤声不语。台当局的安全部门和防务部门对台海情势分析竟出现双标,蔡当局真是令人很不安。

马英九谈“2·14” 恶性撞船事件:拿出诚意、释出善意、解决争议

马英九今日(3月8日)上午出席公开活动时在致词中提到,从“金门渔船翻覆”事件可见,即使失去两条人命,民进党还是不知道怎么跟大陆打交道,让台湾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之中,亦凸显两岸应尽快恢复正常交流的必要。



马英九出席公开活动 图源:联合新闻网

马英九说,2008年至2016年两岸开创史无前例的和平与繁荣,签署蔡英文反对的ECFA,这是两岸交流迈向制度化的一大步。在他卸任前,两岸每年往来人士创下500万人次新高,两岸签订23项协议。马英九指出,两岸和平有利台湾经济,也有利于台湾的国际交流。在他任内,两岸交流制度化,建立了直联管道,“打通电话就能解决”。

马英九强调,要拿出诚意、释出善意、解决争议,态度上面对问题,就事论事,面对家属将心比心,有疏失就要道歉、该赔偿就要赔偿,这样做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作者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段晓卿,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梁嘉慧,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