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在瑞士银行存400亿,如今子女取不出,需另交300亿遗产税

时间:2023-12-07人气:作者:佚名

王永庆在瑞士银行存400亿,如今子女取不出,需另交300亿遗产税




王永庆生前接受采访画面

文|老闫侃史

编辑|老闫侃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银行出事,享赋“世界上最安全银行”的瑞士银行都不可能。
然而,这样的安全,却让台湾富商王永庆的400亿遗产被锁在其中,他的子女无法取出一分,还要另交300亿的遗产税。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永庆是如何实现财富自由,他的巨额财富都是从哪来的?


王永庆在办公室所拍照片

在这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故事和纷争。当一笔巨额的遗产被锁定,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出色的个人造富能力

王永庆,这位被誉为“台湾的骄傲”著名商人,他历经几十年的经商,在他个人的瑞士账户中根据报道显示已经有高达400亿美元的现金存款

然而,这笔令人瞩目的财富,却因为遗产税和家族纷争而被困在瑞士,无法被后代动用。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感到震撼和好奇。


王永庆坐在沙发上谈自己的经商心得

为何巨额的财富会被锁定?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又是如何产生的?"

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的奠基人,被誉为“台湾的骄傲”,他创造的商业帝国令世人瞩目。但与巨额财富随之而来的,是他未能及时明确处理的各种纠纷。

王永庆与两位伴侣杨娇和李宝珠生有多个子女。这原本是一个大家庭,各子女在集团中负责不同职务,本该生活和睦。

1917年,王永庆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王家种植茶叶维持生计。

6岁进入村里的小学就读,每天步行10公里的山路上学。简陋的校舍,有限的教学资源,并未削弱小王永庆对知识的渴望。


图为农村小学上课现场 图片来自网络

他勤奋好学,成为了老师们的得意门生。15岁完成初等教育后,王永庆选择了辍学。艰苦的家境不允许他升学深造,他决心去社会上闯一闯。

最开始辍学的时候,他的老师还极力挽留他,认为他十分具有搞学术研究的头脑,希望他能继续读下去,毕竟在那个年代,谁能搞出学问的明堂,还是要远胜过其他行业的。

但王永庆却十分清楚,自己家庭情况,已经不允许自己再继续读书下去,在他看来,读书不一定要坐在课堂上才叫做读书,自己尽可能的要到社会中去,那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王永庆首先在家乡的茶园做了一段时间的杂工。青山绿水不解年轻人的梦想,他决定离开老家,来到嘉义一家米行做学徒。

16岁那年,他从父亲手中借来200元创业资金,在嘉义市中心开设了自己的米店。


王永庆旗下的米店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正值战后经济缓慢恢复时期,王永庆的小米店生意冷清。这并未击倒志向远大的他。

王永庆思前想后,决定与客户直接接触。他挑选优质大米,提供考究服务,亲力亲为,义务为客户清洗米缸。这精心的服务很快赢得了客户信赖,小米店渐渐红火起来。

随着时代发展,王永庆敏锐嗅觉到木材行业即将迎来春天。

彼时刚刚结束二战,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台湾这块被日本强占了近半个世纪的土地,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所以王永庆想到既然战争结束后,人们对于建造房屋有强烈的需求,再加上各种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后,建材的需求量一定会大涨的。

事后证明,他果然赌对了。


二战战场上的坦克车 图片来自网络

他毅然决定转行经营木材。凭借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刻把握与远见,王永庆在木材贸易中获利颇丰。

自信和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激励他踏入新领域挑战。当塑料工业被台湾政府列为战略发展方向时,王永庆果断抓住机遇,投身这一新生行业。

1954年,王永庆募集了50万美元创办台湾第一家塑料公司,生产PVC塑料,这在当时被视为极具冒险性的举动。

他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公司前景未卜。但王永庆并不惧怕失败,他勇于创新、敢于尝试。通过自学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行业运作法则。

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畏挑战的胆识,王永庆的塑料公司终于走上正轨,并在随后的岁月里成长为全球最大的PVC生产商之一。


图为台塑集团生产车间

如今人们熟知的台塑集团,就是由他一手创立的。

事业有成之后,王永庆更加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主动承担起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他慷慨解囊,积极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项目建设。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年近古稀的他第一时间捐出1亿人民币,用于灾区的救灾和家园重建。晚年的他还多次访问大陆,推动两岸交流。


争议颇大的巨额财产分配

然则王永庆去世后,遗产分配与权利确认的问题成为不断纠葛的焦点。

杨娇一方与李宝珠一方为此争执不休,前者认为后者无权继承,后者坚信自己应占有公平份额。经过多年诉讼,法院最终支持李宝珠,确认她等人的合法地位。


图为瑞士银行门口

更加复杂的是,王永庆在瑞士银行的400亿美元巨额存款。这笔钱的存在本身就引发各方猜疑,有的认为这是王永庆晚年的秘密资产,也有人猜测仅是他的夸夸其谈。

但无论如何,这笔钱的来源和确切数额都无法查证。

遗嘱执行人一度想取出部分资金,但需缴纳天文数字的税款,几乎抵得上台湾一年的财政收入。考虑到取出困难,这笔钱至今仍无人能动。

瑞士存款之谜成为这个家族又一个不断纠缠的话题。杨娇和李宝珠都想确认自己一方的权益,双方再次爆发激烈争吵。

为此,各方费尽心思寻找遗产所有权的证据。


王永庆生前参观集团生产车间

杨娇一边争取法律程序继承权利,一边打听王永庆生前在外的往来以及其他隐秘账户,希望找到线索,李宝珠这边也四处奔波,试图通过瑞士银行的联系确定自己一方名下有无被遗漏的部分。

有观点认为,王永庆故意设置这一难题,希望子女能放下争端,团结对外。

但迄今,遗产纠纷仍无实质性进展,反而愈演愈烈,双方互相攻讦、相互猜忌。

这场遗产大战让原本体面相对的家族撕开了难看的口子,不仅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在台湾商界引发不小震荡。


图为王永庆全家福

王永庆之所以选择瑞士银行,一是看中其顶尖的金融服务,二是信赖其客户隐私保护。瑞士银行历史悠久,法律制度完善,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不被泄露。每位客户都使用独特识别码,员工须签署保密协议。

王永庆深感瑞士银行可保障其辛苦积累的财富安全,也可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绝对是客户利益至上。

然而好景不长,王永庆于2008年辞世,这引发一场继承纠纷。由于王未留下遗嘱或明确授权,其家人无法取出存款。

更令人震惊的是,根据台湾遗产税法,家属需缴纳高达300亿美元税款,才能获取这笔遗产。王的数位子女无力筹措如此高额资金,多次请求台湾政府协助,希望以较低成本取得这笔遗产。


王永庆献唱

但政府态度强硬,坚持300亿美元税款不变。诸多磋商毫无进展,这笔钱至今仍存瑞士银行账户。

显然,王永庆并未料到这一况。他本希望这笔钱成为家族基业,供后代子孙使用。哪知瑞士银行及台湾地区当局的政策迥异常人预期,反而成了一桩心头大患。这令所有亲友无比扼腕、痛心疾首。

或许在王永庆看来,自己的遗产规划已做得妥妥当当,谁知最后取钱如此之难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不难看出。

无论把钱存到哪家外国银行,都必须提前了解其遗产继承政策,并未雨绸缪,制定周详的取钱方案,避免家族后代被迫面临无法取钱的尴尬局面。


王永庆生前接受采访画面

王永庆生前聪明绝顶,所到之处无往不利。没想到他在瑞士银行藏了一笔巨款,却因种种限制而无人能取。这真是令人扼腕至极。我们唯有吸取教训,别重蹈覆辙了。

王永庆的商业帝国令人难以置信,他所取得的成就似乎无人能及。然而,在追求巨大财富的过程中,王永庆可能也做出了一些有争议的决定。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