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人气:作者:未知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塔斯社报道,对于捷克总统帕维尔近日发表“延长俄乌冲突符合中国利益”等言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5日回应称,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帕维尔发表此类言论是不正常的。
捷克总统帕维尔
塔斯社提到,政治新闻网站“政客”欧洲版25日发布了采访帕维尔的内容。“政客”网站称,帕维尔曾担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今年早些时候赢得捷克总统选举。帕维尔在采访中再次抛出西方挑拨中俄关系的那套说辞,称他认为延长俄乌冲突“符合中国的利益,因其可借此让俄罗斯在许多问题上作让步”。他还举例称,北京可以从莫斯科获得廉价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西方可能因支持乌克兰而变得更弱,这对中国也有好处。”帕维尔声称。
塔斯社报道称,对于帕维尔这番言论,拉夫罗夫当天在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期间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作出回应。拉夫罗夫说,“这种声明与一名正常政治人物的工作毫不相关”。
近来在中方反复申明有关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立场的背景下,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频繁炒作,抹黑中国。据“政客”网站此前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当地时间3月19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宣称关于俄乌停火的呼吁“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会被视作认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征服”。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同月21日在推特上评论说,“美方称在乌克兰问题上‘呼吁停火’将是‘不可接受的’,美国是认真的吗?显然,美国是最不愿意看到在乌克兰实现停火的一方”。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此前已多次表达劝和促谈的立场。在中国外交部3月14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中国能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什么作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在看待和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坚持致力于推动通过外交谈判等方式和平解决冲突,在乌克兰问题上也一样。他还表示,前不久,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停止单边制裁等12条主张,核心就是劝和促谈。中方愿以此为基础,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致力于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据媒体此前报道,当地时间1月28日,军人出身的帕维尔赢得捷克总统选举的胜利。他曾担任捷克总参谋长和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帕维尔曾表示,他希望成为“一位有品格的总统”。有媒体分析认为,帕维尔亲近西方,他当选总统后,捷克亲西方的外交立场不会变。捷克前总统泽曼于今年3月期满卸任。
延伸阅读:
俄宣布驱逐逾20名德外交官 德方回应耐人寻味
在德国和俄罗斯上空,乌云再次笼罩。
4月22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驱逐逾20名德国外交官,严格限制德国驻俄外交官的最大人数,以回应德国“大规模驱逐”俄外交人员的敌对行动。
外界担心,俄乌前线仍是炮火连天,一场新的暴风雨似乎又将来临。
不过,德国政府当天的回应较为微妙,没有证实驱逐俄外交人员的消息,但也没有否认。这究竟是为什么?俄德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对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产生怎样的影响?
德方措辞微妙
当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德国当局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此举继续显著破坏俄德整体关系。
对此,俄方决定采取对等措施,驱逐德国驻俄外交官,并限制德国在俄外交使团的最大人数。俄方称,德国驻俄大使已于4月5日获悉此事。
随后不久,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电视节目中表示,鉴于被德国驱逐的俄外交人员超过20人,俄罗斯决定驱逐同样数量的德国外交官。
扎哈罗娃
俄方并未透露具体人数。据德媒报道,俄罗斯此番共驱逐34名德方人员,占后者在俄外交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扎哈罗娃还指责德方行事轻率,在保证谨慎处理驱逐外交官事件后,又提前向媒体披露。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俄罗斯的怒火,德国外交部当天的回应措辞微妙,态度低调。
首先,德方没有证实“驱逐俄方人员”的消息,但也没有否认,只表示“注意到俄方声明”。
接着,德方透露,最近几周,德俄一直在就各自驻外使团人员配备问题进行接触,目的是减少俄罗斯在德国的情报存在。“今天俄罗斯使馆工作人员的离开与此有关。”
据报道,就在当天上午,一架俄罗斯政府专机经特别许可从莫斯科飞往柏林,并于当天下午返回莫斯科。俄罗斯外交官可能已搭乘这架飞机回国。
飞机航线(图源:牛弹琴)
最后,德方指出,拒绝接受俄外交部女发言人的表态,但未说明具体是指哪方面。
舆论发现,德国此番驱逐行动并非突如其来。
3月下旬,曾有德媒爆料,柏林计划驱逐30多名俄罗斯外交官。该报道援引德国安全机构的结论称,俄方人员涉嫌利用外交豁免权从政界、商界、科学界和军方非法招募线人,从事破坏或散布虚假信息行动。
过去一年多来,德国安全部门对俄罗斯间谍活动的指控屡见不鲜,并已升级警戒。
对此,俄政界人士批评称,德国越来越追随美国,在双边对话中复制最不具建设性的措施,“滥用”驱逐外交官的杠杆。
德国究竟为何对俄罗斯再次出手?驱逐的同时又为何降温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最新事件可从两个角度加以观察:角色变化、技术因素。
角色上,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德关系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对手。双方的外交互动也因此受到影响。
技术上,冷战以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直是相互渗透、间谍活动不曾中断的状态。现在,德国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态度可能更为紧张。驱逐事件的背后,也有一些政治和技术因素的存在。
至于德国为何遮遮掩掩,不愿正面面对,张弘认为,这源于两国传统关系和现实考量。
长期以来,俄德之间有种难舍难分的传统关系,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文化和外交方面。从冷战时期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到施罗德时期、默克尔时期,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外交关系。
现实角度,德国虽已站队,选择与俄罗斯进行对抗,但德国国内仍存在很多对话派、友好派,不希望将两国关系完全撕裂。德国仍重视与俄保持对话的能力,这是德俄长期交往中积淀下来的资源,也赋予德国在欧洲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德国并未放弃与俄罗斯修复特殊对话关系的可能性,仍希望最低限度地维持与俄总统普京对话的空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最新事件以及德方态度反映出,德国对俄外交在内外压力下调整转型的复杂现状。
一方面,基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德国内部就对俄关系仍有分歧,不想太“出头”,也不想落后。另一方面,德国对俄政策正在不断调整之中,一些原则和想法正在变化。这不仅是德国一家的问题,也是整个欧洲在对俄关系上的共同方向。
关系更趋黯淡?
放在双边关系的坐标轴里,俄罗斯与德国等西方国家互逐外交官,既不罕见,也不新鲜。
近的来看,去年4月,德国政府曾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驱逐几十名俄罗斯外交官。
远的来说,长期以来,驱逐外交官都是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俄媒称,英国动辄驱逐俄外交官的“传统”至今已有逾两百年历史。美国也在冷战期间多次展开“外交官之战”。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西方的驱逐行动呈周期性发作态势。
对此,按照德媒说法,俄罗斯往往以“镜子般的方式”作出对等回应。
不过,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俄德关系今非昔比:能源联系大面积中断、文化交往受到严厉审查、经贸往来大幅倒退……外界担心,互逐外交官会不会将本已僵冷的两国关系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张弘指出,单纯从能源角度看,俄德合作关系已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双方并没有完全舍弃合作。德俄传统的社会民间联系,包括政党间的交往,以及俄罗斯国内较浓厚的德国情结,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割裂。两国关系眼下的困难与长期的民间交往形成一种相互矛盾、纠缠的局面。
“驱逐事件反映出俄德关系需要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崔洪建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加以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奉行“新东方政策”,柏林与莫斯科关系出现改善。基于历史和地缘政治原因,双方都认识到,加强能源和经贸纽带,有助于俄德关系以及俄欧关系的稳定。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双方在互动中都会考虑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可以说,俄德关系体现了俄欧关系中比较积极的一面。
如今,德国正在逐渐放弃“新东方政策”。随着德国去年开始摆脱所谓的“对俄能源依赖”、推行较为激进的政策,两国面临一个问题:在合作基础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下,双方今后要怎么相处?最新驱逐事件暴露出今后两国相处时的现实困境。
德国国旗 资料图
动态如何演变?
事实上,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改变的不仅仅是俄德关系。
有西方学者称,随着德国的能源和国防政策发生转变,特别是今年1月同意向乌提供“豹”式坦克以来,德美关系、德欧关系,以及北约对乌援助的权力动态都在变化。
德美方面,德国逐渐打消了对跨大西洋关系价值的疑虑。
德欧方面,德国在推动欧盟能源、网络安全、国防开支等一体化方面更有紧迫感。
援乌方面,德国希望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对乌军援将更多地受德国控制,而不是美国单方领导。这可能不会改变战争方式,但会影响最终协议的轮廓,并在它到来时塑造持久和平。
回望过去一年多,德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度、角色究竟有何变化?将对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产生何种影响?
“德国的态度的确变了。”张弘指出,从过去主张对话、不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到现在开始向乌克兰提供现代化武器。但与波兰和英国相比,德国的军援立场和力度仍较为温和。德国总理的反俄态度仍较为克制,没有完全放弃外交对话的可能。再加上两国保持的社会文化层面的联系,可能会在未来政治解决冲突方面发挥作用。
崔洪建指出,德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争论仍较为激烈,很难根据德国一时一地的表现或表态来衡量其长期政策取向。
表面看,德国在援乌问题上发生了变化,但仍在自认为“合理”的区间内。
深层看,德国的对俄政策很难和美国完全一致,仍有自己的考虑。其一,它给自己的政策定位是在西方阵营里不能露头,也不能太落后。其二,它希望借着乌克兰危机下欧洲安全结构的变化,来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它现在的一些倡议和军事投入转向,都是为了加强欧洲自身的安全能力。
“对德国来说,目前最大的考验是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崔洪建说,德国政府内部政策分歧很大。一些政客无法很好地区分德国利益和美国利益之间的区别。不过,一些较为成熟稳重的政客可能会更清醒一些。
数学符号≌是全等于的意思,表示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包括形状和面积,全等于是程序设计的一种逻辑运算符。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
(57)人喜欢2024-10-07数学符号≡是恒等的意思,≡是无条件等于,不论条件怎么变,都是成立的。恒等式是无论其变量如何取值,等式永远成立的算式。恒等式成立的范
(57)人喜欢2024-10-07数学期望可以是负数,期望等于随机变量乘以相应的概率,随机变量可以取负,因此期望就可能为负。期望值并不一定等同于常识中的“期望”,“
(64)人喜欢2024-10-07数学感叹号是阶乘的意思,阶乘是基斯顿·卡曼于1808年发明的运算符号,是数学术语。一个正整数的阶乘是所有小于及等于该数的正整数的积,
(58)人喜欢2024-10-07